同是”地黃丸”,功效大不同,教你這樣分清!
◆ ◆ ◆
六味地黃丸,作為滋補腎陰的名方而廣為人知。六味地黃丸最早是用作治療“五遲五軟”等小孩先天不足的腎病,后世醫(yī)家不斷擴大使用范圍,現(xiàn)在才成了治療成人腎虛的主藥。
實際上地黃丸家族“兄妹眾多”,知柏地黃丸、杞菊地黃丸、桂附地黃丸......乍一看這些“地黃丸”都差不多,但因組方成分的不同,“專攻”的方向也不同,今天小至就來和大家說清龐雜的“地黃丸家族”。
溫補腎陰
六味地黃丸
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茯苓、牡丹皮、澤瀉組成。熟地滋補腎陰,山茱萸暖肝斂陰、山藥補脾而生腎陰,這三味雖補肝脾腎的不足,但是會產(chǎn)生滋膩,所以加入澤瀉以瀉腎濁、牡丹皮清肝熱,茯苓健脾滲濕,全方有補有泄、有散有收達到平衡。
六味地黃丸是常用的滋陰補腎方,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腎陰虛,現(xiàn)代人工作壓力大,熬夜、情緒焦慮、喜歡吃辛辣油膩的食品,手淫,這些都會消耗身體的陰液、腎精,時間一長,就變成了陰虛的體質(zhì)。
腎陰虛的臨床表現(xiàn)主要有頭暈耳鳴、腰膝酸痛、失眠多夢、潮熱盜汗、五心煩熱、咽干顴紅、齒松發(fā)脫、形體消瘦、小便短黃或大便干結、舌紅少津、脈細數(shù)。男子兼見陽強易舉、遺精、早泄,女子常見經(jīng)少或經(jīng)閉、崩漏等。
溫補腎陽
桂附地黃丸
桂附地黃丸,又名“八味地黃丸”,出自漢張仲景《金匱要略》,是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了肉桂和附子。肉桂和附子可以補火助陽、引火歸元,加入后就加強了藥的扶陽功能。腎陽虛的人多數(shù)兼有腎陰虛,而桂附地黃丸的功效正是陰陽雙補,更偏于溫補腎陽。
適用于畏寒怕冷、四肢不溫、舌淡苔白的陽虛患者,主治腎陽不足、命門火衰所致的腰膝酸痛、肢體浮腫、小便不利或反多、老人尿頻等病癥。
滋陰降火
知柏地黃丸
知柏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了知母和黃柏。知母清熱瀉火、滋陰潤燥,黃柏清熱燥濕、瀉瀉火除蒸。兩藥的加入,增強了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的能力,適宜陰虛火旺人群,用于午后潮熱、夜間發(fā)熱、五心煩熱、失眠多夢、牙齦腫痛、口干咽痛、大便秘結、尿少色黃、舌干紅等陰虛火旺癥。
使用時需要注意的是:此類病癥陰虛是本,火旺是標,所以降火藥只能暫用,虛熱癥狀消失后應改用其他藥物調(diào)理。
滋陰養(yǎng)血,柔肝補腎
歸芍地黃丸
女性因為腎虛引起的崩漏、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肝腎陰虛并伴有血虛的癥狀,如頭暈耳鳴、咽干目眩、午后潮熱、腰酸腿痛,可以用加入當歸和白芍的“歸芍地黃丸”。
當歸補血活血、潤腸通便,白芍養(yǎng)血調(diào)經(jīng)、柔肝止痛,兩味合用加強了補血的效果,整個藥的功效就變成了滋陰養(yǎng)血、柔肝補腎。
補肝明目
杞菊地黃丸
由于肝腎陰虛導致的視物模糊或視力減退,可以在六味地黃丸上加入枸杞和菊花,便成為了“杞菊地黃丸”。枸杞滋補肝陰,菊花養(yǎng)肝明目,除適宜六味地黃丸的主病外,對頭暈耳鳴、視物模糊、迎風流淚等等眼部疾病也都適用。
若再加當歸、白芍、白蒺藜、石決明更能加強養(yǎng)肝明目的功效,又稱“明目地黃丸”。
肺陰腎陰同補
麥味地黃丸
麥味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了麥冬和五味子。五味子益氣生津、斂肺寧心,麥冬養(yǎng)陰潤肺、益胃生津。麥味地黃丸更適用于肺腎陰虛者,如潮熱盜汗、咽干咯血、眩暈耳鳴等人群;常用于治療久咳傷陰,或消耗性疾?。ㄈ绶谓Y核)所致的咽干、口渴、咳喘、痰中帶血等病癥。
地黃丸家族這“六兄妹”你分清了嗎?最后提醒各位,在自身不具備專業(yè)知識進行判斷的情況下,上述藥物都要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服用,切忌擅自亂用,以免錯服耽誤病情。
另外,以上6種藥物都是以滋補為主,治療的都是虛證,實證急癥都要在醫(yī)生指導下服用。滋補類藥物服用1-2月癥狀大半消除即可停用,后期以食療調(diào)養(yǎng)為宜。